上传
金沙遗址博物馆,见证3000年前的巨大榕树树根 来源优酷 上传于2019-12-02
1/11张
第一展厅 远古家园
第一展厅 远古家园
时间:2020-01-29   

设置于陈列馆二层西厅,面积约900平方米。  精心设计的大型半景画与实景结合,真实再现了3000年前金沙先民的生活环境:碧野蓝天下的摸底河水淙淙流动,绿草丛中莺歌燕舞、万兽嬉戏,林荫掩映着古朴的民居,远处传来狩猎归来的欢声笑语。在这里,画与景、虚与实和谐自然地交融在一起,淡化了时空的距离。

第二展厅 王都剪影
第二展厅 王都剪影
时间:2020-01-29   

设置于二层东厅,面积约900平方米。

 巧妙地使用“碎片拼接”的形式,把考古发掘成果、场景复原和高科技手段有机结合,沿着展线缓缓呈现出一幅幅金沙先民生产生活的剪影:居所、工具、烧陶、冶铸、制玉、墓葬……


第三展厅 天地不绝
第三展厅 天地不绝
来源:金沙遗址博物馆 官网 (其图片来源同)    时间:2020-01-29   

设置于一层东厅,面积约1000平方米。  幽暗的灯光、垂降的纱网营造出庄严、神圣的氛围,集中展示的金器、铜器、玉器、石器、象牙、卜甲等精美文物彰显出这个古老王国曾有的璀璨与神奇,也是古蜀宏大宗教祭祀活动的真实写照。  大胆运用纱网分割空间,并结合自由闲散的展线,使整个展厅的布局顿时灵活起来。矩阵式展柜的陈列方式更满足了观众全方位、多层次的参观需求。

第四展厅 千载遗珍
第四展厅 千载遗珍
时间:2020-01-29   

设置于一层西厅,面积约900平方米。

 30余件精品荟萃此厅,高贵灿烂的金器、神秘诡异的青铜器、色泽艳丽的玉器和生动写实的石器,展现出金沙先民关于族群的历史记忆,凝聚着一个时代文化艺术的精气神髓。

 空间处理上,圆形中央藻井搭配整体抬高的圆形展台,烘托出精品文物的崇高与神圣。

 “太阳神鸟”金饰被放置在圆形展台最中心的位置上,一道天光从天而降直射其上,彰显其崇高而神圣的地位也放大了文物自身的内涵。


第五展厅 解读金沙
第五展厅 解读金沙
时间:2020-01-29   

设置于底层西厅,面积约830平方米。

中央沙盘展示了古蜀文明的分布区域及其与周边文化的紧密联系,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金沙·十二桥文化——晚期蜀文化的文明历程通过图片展板和出土文物表现得淋漓尽致,金沙文化辉煌灿烂的历史背景豁然开朗,文化发展的真实脉络日渐清晰。

空间布局以中央沙盘为核心,围合出半封闭的主题空间。明朗的基调,简练的线条,传递出古蜀历史的悠久与厚重。


4D影院
4D影院
时间:2020-01-29   

一、《梦回金沙》介绍

4D影院《梦回金沙》银幕尺寸宽12.8米,高7.5米,108座特效动感座椅,共施放捅背、耳风、滚珠、扫腿、喷水、座椅升降等13种特效,同时配有刮风、下雨、闪电、、下雪、烟雾等多种环境特效。

《梦回金沙》将引领您穿越3000年时空,回溯古蜀金沙丰饶而美丽的土地,这里草木繁茂,鸟翔鱼跃,先民耕作渔猎,生息繁衍。这个遥远而神秘的国度,曾经历肆掠的洪水,庄严的祭祀,惨烈的战争,感人的禅让,留下杜鹃啼血的凄美传说……

二、4D影院位于陈列馆负一楼,可容纳观众108人。

三、4D影院门票价格:20元/张,一座一票。

四、4D电影播放时间:

上午:10:30; 11:30。下午:1:00; 2:00; 3:00; 4:00; 5:00

文化景观-金沙鹿苑
文化景观-金沙鹿苑
时间:2020-01-29   

文化景观-金沙鹿苑

金沙遗址出土了数量庞大的鹿角遗存,是古蜀文明流传至今最为生动的见证者。在茂竹修林、绿树环绕的鹿苑中,可爱的梅花鹿悠闲地嚼着青草,时而嬉戏追逐,时而细声鸣叫,一幅幅和谐的画景将您带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那个令人神往的古蜀时代。

文化景观--中国文化遗产纪念雕塑
文化景观--中国文化遗产纪念雕塑
时间:2020-01-29   

中国文化遗产纪念雕塑位于金沙遗址博物馆南大门至陈列馆主通道旁,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是游客由南至北参观必经之路。

中国文化遗产纪念雕塑源于金沙遗址中出土的一件黄金饰品“太阳神鸟”金饰,该金饰外径仅12.5厘米,其造型寓意深远,构图严谨,线条流畅,极富韵律, 是中国商周时期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代表,太阳神鸟图案所表达的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精神寓意,也彰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心和神圣使命感。

2005年8月16日,“太阳神鸟”金饰被选定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2005年10月17日,太阳神鸟蜀绣制品又搭载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中遨游后返回地球。 2005年12月18日,这个永久性的纪念性雕塑作品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内揭幕。2011年12月,金沙“太阳神鸟”金饰图案被确定为成都市城市形象标识的核心图案。这件雕塑作品在原物的基础上放大了近30倍,游客们常在此合影留念,各类活动也常在此举行。

文化景观-乌木林
文化景观-乌木林
时间:2020-01-29   

岁月沧桑的印迹、环境巨变的见证—乌木林。

乌木林位于金沙遗址博物馆东南角,是利用金沙遗址以及成都地区出土的六十多根乌木组成的特色景观,在中国独一无二的。

乌木又称阴沉木,专指埋藏于古河床下数千年的各类名贵古树,经过物理、化学等长期反应过程,形成了似石非石,似木非木的质地,其木质坚硬细腻,纹理清晰,非常珍贵。由于这种树木从表面到树芯都是乌黑色,四川人称之为乌木。乌木主要出土余四川盆地,是四川一大珍贵资源。经碳十四测定,乌木的年代大致在距今三千到一万年之间,金沙遗址祭祀区所在地原称“乌木沱”,意为出土乌木的地方,在金沙祭祀区东部就出土了大量乌木。

并不是所有的古木都能转化成为乌木,一般带有香味或杀菌特征的树种才能形成乌木。如楠木、红椿木、香樟树。的树种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由于乌木致密、有机质已分解完毕,不变形,不生虫,所以较为珍贵,俗话说“家有黄金万两,不如乌木一方”。金沙遗址和成都平原附近都发现有大量的乌木,这些都是活的“化石”,充分说明远古时代的成都平原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也反映了四川古代气候的变迁历程。

文化景观--玉石之路
文化景观--玉石之路
时间:2020-01-29   

金沙遗址已出土玉器2000余件,数量巨大,种类丰富。金沙玉器多就地取材,在制作上常融合多种技巧,精雕细琢,光润细腻,闪耀夺目,富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最大程度地凸显了玉器的坚毅、细润及自然之美。

玉,石之美者,我们远古的先民就是在一片荆棘中从遥远的高山上采选、运输出一块块玉石,为我们留下了一件件精美的作品。今天我们走在这条玉石之路,尚能感受到古人玉石之路上的艰辛。

玉石之路占地1000平方米左右,由大型玉石及若干小鹅卵石组成,是儿童喜爱的乐园。

文化景观--西山水景广场
文化景观--西山水景广场
时间:2020-01-29   

位于金沙遗址博物馆主干道以西的园林区域内,广场地面由20吨金色洗米沙铺设而成,营造出浓郁的浪漫氛围。广场紧靠博物馆经典生态景观西山,以西山自然实景为背景,西山高12米,山上植物葱郁,鸟语花香,水杉、桢兰、茶花、杜鹃等精心挑选的常青植物装点着西山表面。为了增加西山的灵动趣味,博物馆特意从西山引水入渠,掩映在木林中的山水顺着山体潺潺滑落,山水顺流进入5条蜿蜒沟渠,渠中美石相映,水草丰茂,沟渠恰好环绕整个西山水景广场,展现了一幅生态清新的山水泼墨。

西山水景广场占地10亩,可容纳3000观众观看演出,可举办各类日夜间大型活动。金沙遗址博物馆在此地举办过沙宝亮演唱会、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各届太阳节中,曾在西山水景广场举办过马戏、儿童乐园、歌舞演出等。

1/8张
文物欣赏--乾隆御题玉璧
文物欣赏--乾隆御题玉璧
时间:2020-01-29   

乾隆御题玉璧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

直径14.8厘米 孔径3.9厘米 厚1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文物欣赏--玉牙璋
文物欣赏--玉牙璋
时间:2020-01-29   

文物欣赏--玉牙璋

商三星堆文化

长37厘米 最宽11.6厘米 厚0.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文物欣赏--青玉交龙钮“太上皇帝之宝”
文物欣赏--青玉交龙钮“太上皇帝之宝”
来源:金沙遗址博物馆官网(其它同)    时间:2020-01-29   

青玉交龙钮“太上皇帝之宝”

清乾隆

长13厘米 宽13厘米 高11.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铜镀金甬钮桥口镈钟之夷则
铜镀金甬钮桥口镈钟之夷则
时间:2020-01-29   

铜镀金甬钮桥口镈钟—夷则

清乾隆二十六年

通高59.5厘米 横径6.2厘米 于横径34.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白玉月令组佩之十二音律
白玉月令组佩之十二音律
时间:2020-01-29   

白玉月令组佩—安石月晖

花瓣形佩:长6.4厘米 宽5.5厘米 厚0.6厘米

圆形佩:径11.3厘米 厚0.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金带托奠盅
金带托奠盅
时间:2020-01-29   

金带托奠盅

通高8厘米 盅口径6.5厘米 盘径15.9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白玉五蝠团寿纹圆盒
白玉五蝠团寿纹圆盒
时间:2020-01-29   

白玉五蝠团寿纹圆盒

高8.6厘米 口径14.7厘米 底径11.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御题痕都斯坦白玉桃式洗
乾隆御题痕都斯坦白玉桃式洗
时间:2020-01-29   

乾隆御题痕都斯坦白玉桃式洗

清乾隆

高4.5厘米 口径14.2X10.2厘米 底径4.6X6.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视频 形象图片 其他
写评论
金沙遗址博物馆
384次查看
金沙遗址已发现的重要遗迹有大型建筑基址、祭祀区、一般居住址、大型墓地等,出土金器、铜器、玉器、石器、象牙器、漆器等珍贵文物,还有数以万计的陶片、数以吨计的象牙以及数以千计的野猪獠牙和鹿角,堪称世界范围内出土金器、玉器最丰富,象牙最密集的遗址。目前可以确认,金沙遗址主体文化遗存的时代约当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极有可能是三星堆文明衰落后在成都平原兴起的又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古蜀国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的都邑所在,也是中国先秦时期最重要的遗址之一。 [查看更多]
地址 成都市青羊区金沙遗址路2号
电话 028-87303522
官网 http://www.jinshasitemuseum.com/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查看]
360°实景漫游
相关资讯
《金玉琅琅——清代宫廷仪典与生活》特展 2019-12-26 14:04:28 参观须知 2019-12-10 11:49:47 金沙遗址博物馆--服务信息 2019-12-06 10:41:30
用户评论
加载中...

金沙遗址 Jinsha Site

      2001年2月在成都市区发现的金沙遗址,分布范围约5平方公里,是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距今约3200年—2600年)长江上游古代文明中心——古蜀王国的都邑。金沙遗址是中国进入21世纪后第一个重大考古发现,也是四川继三星堆之后又一个重大考古发现,并被评选为“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金沙遗址已发现的重要遗迹有大型建筑基址、祭祀区、一般居住址、大型墓地等,出土金器、铜器、玉器、石器、象牙器、漆器等珍贵文物,还有数以万计的陶片、数以吨计的象牙以及数以千计的野猪獠牙和鹿角,堪称世界范围内出土金器、玉器最丰富,象牙最密集的遗址。目前可以确认,金沙遗址主体文化遗存的时代约当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极有可能是三星堆文明衰落后在成都平原兴起的又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古蜀国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的都邑所在,也是中国先秦时期最重要的遗址之一。

      金沙遗址的发现,极大地拓展了古蜀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对蜀文化起源、发展、衰亡的研究有着重大意义,特别是为破解三星堆文明突然消亡之迷找到了有力证据。金沙遗址复活了一段失落的历史,再现了古代蜀国的辉煌,并与成都平原的史前城址群、三星堆遗址、战国船棺墓葬共同构建了古蜀文明发展演进的四个阶段,共同证明了成都平原是长江上游文明起源的中心,是华夏文明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中华古代文明起源“多元一体”学说的确立提供了重要佐证。

      金沙遗址的横空出世也将成都市的建城史从距今2300年提前到距今3000年左右,这对提高成都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知名度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自发现以来,金沙遗址受到了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关心、关注金沙遗址的发掘、保护与建设工作,中央领导先后视察了金沙遗址,并指示要把金沙遗址发掘好、保护好、建设好。国内外的众多著名专家也先后到金沙遗址考察指导工作。


金沙遗址博物馆 Jinsha Site Museum


 4.jpg    

       金沙遗址发现后,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遗址的保护和博物馆的建设,2007年4月,一座承载着成都三千年建城历史的博物馆在金沙遗址原址上拔地而起。这是一座为保护、研究、展示金沙文化和古蜀文明而兴建的遗址类博物馆,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38000平方米,由遗迹馆、陈列馆、游客中心、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金沙剧场、园林区等部分组成,是一座集教育、研究、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化园林式博物馆,并成为代表成都悠久历史的标识性景观。

      金沙遗址博物馆的两大主体建筑——遗迹馆和陈列馆,分别位于摸底河的南北两岸,一方一圆,刚柔并济,相得益彰,成为成都市重要的地标性建筑。遗迹馆位于博物馆东部,摸底河以南,是一座呈斜坡状的半圆形全钢架建筑,建筑面积为7588平方米。

      遗迹馆是金沙遗址大型祭祀活动场所的发掘地,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延续时间最长,祭祀遗迹、遗物最丰富的祭祀遗存。馆内以发掘现场的原生态保护展示为主,游客置身遗迹馆将亲身感受3000年前古蜀王国气势恢宏的滨河祭祀场面,现场了解2001年以来考古发掘工作的慎密繁复过程,亲眼目睹众多珍贵文物的出土原址。

      陈列馆位于摸底河北岸,是一座呈斜坡状的方形全钢架建筑,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主题陈列《走进金沙》由“远古家园”、“王国剪影”、“天地不绝”、“千载遗珍”、“解读金沙”等5个展厅组成,以重要遗迹、遗物为主要内容,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生动形象地从生态环境、建筑形态、生产生活、丧葬习俗、宗教祭祀等多个角度,全面展示了古蜀金沙的灿烂与辉煌。

      陈列馆建有4D影院,定时播放4D电影《梦回金沙》,借助最新视听技术,让观众穿越3000年时空,领略杜宇王朝至开明王朝的古蜀国风采。陈列馆还设有新闻发布厅、学术报告厅、金沙特色纪念品商店、品味金沙餐吧、服务咨询台、寄存处等服务设施。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不断进行园林区景观升华建设、摸底河沿线自然景观优化升级,逐步实现了“自然之美,草野之趣”的设计理念,绿化覆盖率高达80%,现有苗木、乔木5万余株,灌木7万多株,竹林占地20余亩,形成了以银杏、水杉、桢楠等为主的植物林地。

      园林区花乔品种繁多,春有樱花、桃花、梨花、李花、海棠争奇斗艳,夏来栀子、白兰花清香四溢,秋有芙蓉花满枝,丹桂香满园,冬来腊梅芬芳馥郁,红梅独绽枝头,在博物馆的园林区,一年四季随处可见繁花似锦的景象。园林区的乌木林、玉石之路等休闲文化景观则让游客切身感受脚下这片热土几千年来的沧海桑田和先民们精雕玉凿的艰辛历程。

      位于博物馆西北部的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建筑风格肃静清幽,是对金沙遗址以及古蜀文明其它遗址出土的精美文物进行抢救、保护和研究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有机会为博物馆展览提供更多、更新、更精美的艺术珍品,是博物馆功能的有效延伸。与之相邻的金沙剧场,外观呈水晶皇冠状,又似待放花蕾,中国首部原创大型音乐剧《金沙》在此驻演达到上千场。同时,被誉为“成都老百姓自己的文化沙龙”的金沙讲坛从2011年5月起入驻金沙剧场。金沙剧场还经常举办与金沙文化、古蜀文明相关联的学术交流活动以及文艺演出。

      2011年12月,中国文化遗产标识——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图案又被确定为成都市城市形象标识的核心图案,如今,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不仅是代表成都悠久历史文化的标志性景观,更成为成都市不可缺少的古蜀文化展示与研究中心、青少年社会教育基地以及游客参观休憩的重要场所。自2007年4月16日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已接待中外游客1273万余人次,“让更多人走进金沙,让金沙走向世界”的理想正得以实现。

研发单位: 成都全景网络发展有限公司(028-86691820)